
第5篇试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第四版,ISBN:978-7-04-039631-7--章节练习题库
更新时间: 2025-03-30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试卷页数】:共62页/预览前10页
【试卷大小】:4.42M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 提 取 码】:dphr
【下载地址】:https://www.kaoshiji.cn/swgc/641.html
教材名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主编: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时间:2014年8月第四版
ISBN:978-7-04-039631-7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二、题库核心优势
一、 单项选择题(60题)
二、 多项选择题(40题)
三、 判断题(40题)
四、 填空题(40题)
五、名词解释题(40题)
六、 简答题(40题)
七、 论述题(15题)
八、 材料分析题(5题)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
二、题库核心优势
1.题量丰富,解析详尽
每章独立题库,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每题均附标准答案+逐题解析,深入剖析考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2.灵活下载,多端适配
支持题库下载,满足打印、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
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限时自测,还原真实考试环境,提升应试能力。
考试集官网[www.kaoshiji.cn]下载试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业先生,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长按或微信扫一扫,码上刷题
考试集,让考试更简单!
第5篇试卷-章节练习
·第5篇 生物进化
·25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
·25.1 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
·25.2 生物的微进化
·25.3 自然选择
·26 物种形成
·26.1 物种概念
·26.2 物种形成的方式
·27 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27.1 研究宏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
·27.2 生物的宏进化
·27.3 生物的系统发生
·27.4 进化与发育的修饰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1.达尔文提出进化理论的主要突破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共同由来学说 B.自然选择学说
C.获得性遗传学说 D.遗传变异学说
答案:C
解析:达尔文提出进化理论的主要突破包括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获得性遗传学说并非达尔文的理论突破,而是拉马克的观点。遗传变异学说是现代进化生物学的基础,但并非达尔文理论的直接突破。
2.以下哪项不是支持共同由来学说的证据?
A.生物地理学 B.形态学
C.化石记录 D.用进废退学说
答案:D
解析:生物地理学、形态学和化石记录都是支持共同由来学说的重要证据。用进废退学说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与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无关。
3.现代进化生物学将生物进化区分为哪两种类型?
A.微进化和宏进化 B.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C.物种形成和种群分化 D.遗传变异和适应
答案:A
解析:现代进化生物学将生物进化区分为微进化(microevolution)和宏进化(macroevolution)两种类型。
4.群体是生物微进化的基本单位,以下哪项不是群体的特征?
A.一群能互相繁育的个体组成 B.个体基因型终生不变
C.储存有大量的遗传变异 D.能进行遗传重组
答案:B
解析:群体是由一群能互相繁育的个体组成,它们储存有大量的遗传变异,并能通过有性生殖进行遗传重组。个体基因型并非终生不变,而是可能受到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5.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群体中哪些个体更容易存活并繁殖后代?
A.具有有害性状的个体 B.具有中性性状的个体
C.具有有益性状的个体 D.所有个体机会均等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在资源有限的自然界中,具有“有益”性状的个体更容易存活并繁殖后代,即适者生存。
6.以下哪项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生殖隔离 B.遗传变异
C.共同祖先 D.地理环境差异
答案:D
解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生殖隔离、遗传变异和共同祖先。地理环境差异虽然可能影响物种的分布和演化,但并非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哈迪-温伯格定律是关于生物类群的哪个方面的定律?
A.种群大小的定律 B.基因频率的定律
C.种群交配体制的定律 D.自然选择的定律
答案:B
解析:哈迪-温伯格定律是关于生物类群(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定律,它描述了在一个理想化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进化影响力(如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情况下会如何保持稳定。
8.以下哪项不是宏进化的研究内容?
A.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B.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的系统发生
答案:B
解析:宏进化研究的是物种及物种以上的分类群是如何演变的,包括物种的起源和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及生物的系统发生等。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属于微进化的研究内容。
9.生物系统发生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
A.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B.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C.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D.生物的生态和分布
答案:C
解析:生物系统发生学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它试图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推断它们的共同祖先和进化路径。
10.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的主要模式?
A.稳定性选择 B.定向选择
C.分裂选择 D.随机选择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的主要模式包括稳定性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随机选择并非自然选择的一种模式,而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基因型的随机分配。
11.进化生物学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遗传漂变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进化生物学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遗传漂变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
12.以下哪项不是物种概念的核心要素?
A.形态上类似 B.彼此能够交配
C.具有共同祖先 D.生活环境相同
答案:D
解析:物种概念的核心要素包括形态上类似、彼此能够交配以及具有共同祖先。生活环境相同并非物种概念的核心要素,因为即使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也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1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
A.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
C.基因流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流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性的提高。
14.以下哪项不是进化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A.生物的发育过程 B.生物的进化机制
C.生物的遗传规律 D.进化与发育的相互作用
答案:C
解析:进化与发育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的发育过程、生物的进化机制以及进化与发育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的遗传规律属于遗传学的研究内容,而非进化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范畴。
15.达尔文在提出进化理论时,主要依据了哪些证据?
A.生物地理学证据 B.形态学证据
C.化石记录证据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达尔文在提出进化理论时,主要依据了生物地理学证据、形态学证据和化石记录证据等。这些证据共同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
16.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哪种个体更有可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
A.体型最大的个体 B.最凶猛的个体
C.最适应环境的个体 D.繁殖能力最强的个体
答案:C
解析: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避免天敌,从而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17.以下哪项不是物种形成的方式?
A.异域物种形成 B.同域物种形成
C.多倍体物种形成 D.瞬时物种形成
答案:D
解析:物种形成的方式包括异域物种形成(地理隔离导致)、同域物种形成(生态位分化或行为隔离导致)和多倍体物种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导致)。瞬时物种形成并非公认的物种形成方式。
18.宏进化研究的时间尺度通常是?
A.几年到几十年 B.几百年到几千年
C.几万年到几百万年 D.几千万年到几亿年
答案:D
解析:宏进化研究的是物种及物种以上的分类群在长时间尺度上的演变,通常涉及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范围。
19.生物系统发生树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A.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 B.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C.生物的地理分布和迁徙路线 D.生物的繁殖方式和遗传规律
答案:A
解析:生物系统发生树是用来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方法,它展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演化关系和共同祖先。
20.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种群产生的影响?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新物种的形成
C.生物体形态的多样化 D.生物体寿命的延长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推动生物进化,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和生物体形态的多样化。然而,自然选择并不直接导致生物体寿命的延长,寿命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等。
21.在生物微进化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导致种群遗传结构变化的因素?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 D.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在生物微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是导致种群遗传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环境污染虽然可能对生物种群产生影响,但它不是直接导致种群遗传结构变化的遗传学因素。
22.物种概念中的“生殖隔离”是指什么?
A.不同物种之间无法交配 B.不同物种之间交配后无法产生后代
C.不同物种之间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育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由于生殖方面的障碍而不能或很难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包括无法交配、交配后无法产生后代或产生的后代不育等情况。
23.以下哪项不是研究宏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
A.化石记录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分子生物学证据 D.个体行为观察
答案:D
解析:研究宏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等。个体行为观察虽然对了解生物行为习性有重要意义,但通常不是研究宏进化的直接依据。
24.进化与发育生物学中的“发育修饰”是指什么?
A.环境因素对发育过程的影响 B.遗传因素对发育过程的调控
C.进化过程中发育模式的改变 D.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
答案:C
解析:进化与发育生物学中的“发育修饰”指的是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发育模式或发育途径发生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导致生物体形态、生理或行为上的差异。
25.以下哪项不是达尔文进化理论面临的挑战或局限?
A.遗传机制的解释不够完善 B.无法解释所有生物多样性的起源
C.忽视了生物间相互作用对进化的影响 D.提出了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机制
答案:D
解析:达尔文进化理论面临的挑战或局限包括遗传机制的解释不够完善、无法解释所有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以及忽视了生物间相互作用对进化的影响等。达尔文并没有提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机制,而是认为它是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实际上,现代进化生物学认为进化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26.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
A.生物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 B.生物体行为的适应性调整
C.生物体内部生理机能的优化 D.生物体寿命的普遍延长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主要作用于生物的形态、行为和生理机能,使它们更加适应环境,从而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然而,自然选择并不直接导致生物体寿命的普遍延长,因为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疾病等。
27.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地理隔离是指什么?
A.不同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隔离 B.同一物种因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种群
C.生物体因行为习性而避免交配 D.生物体因生理机制而无法交配
答案:B
解析: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物种因地理障碍(如山脉、河流、海洋等)而被分成不同的种群,这些种群可能逐渐演化成不同的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一种重要方式。
28.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宏进化的研究内容?
A.生物大分子的演化 B.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维持
C.生物种群的遗传结构变化 D.生物类群的长期演化趋势
答案:C
解析:生物宏进化研究的是生物类群在长时间尺度上的演化,包括生物大分子的演化、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维持、生物类群的长期演化趋势等。生物种群的遗传结构变化属于生物微进化的研究内容。
29.系统发生树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A.展示生物之间的形态相似性 B.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C.预测生物的未来演化方向 D.描述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
答案:B
解析:系统发生树是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帮助我们理解生物是如何从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30.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种群产生的长期效应?
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生物体形态的逐渐演化
C.新物种的形成 D.生物体数量的无限增加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推动生物体形态的逐渐演化,并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然而,自然选择并不会导致生物体数量的无限增加,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生物种群的数量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
31.在生物微进化过程中,基因流的作用是什么?
A.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B.减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C.导致种群间的生殖隔离 D.加速种群的灭绝过程
答案:A
解析:基因流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它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因为新的基因型会被引入种群中。基因流有助于减缓种群因遗传漂变而导致的遗传多样性丧失。
32.以下哪项不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必要步骤?
A.种群间的生殖隔离 B.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C.种群间的地理隔离 D.种群数量的急剧增加
答案:D
解析: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必要步骤包括种群间的生殖隔离、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以及种群间的地理隔离(或生态位隔离)。种群数量的急剧增加并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步骤,而且有时过多的个体可能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反而不利于物种的形成。
33.进化与发育生物学中的“异时性”是指什么?
A.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时序变化 B.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之间的发育差异
C.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发育速率的改变 D.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发育调整
答案:C
解析:异时性(heterochrony)是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发育速率的改变,包括发育加速或减缓,以及发育时序的重排等。这是进化与发育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34.以下哪项不是研究宏进化所依据的古生物学证据?
A.化石记录中的生物形态变化 B.化石记录中的生物地理分布变化
C.化石记录中的生物数量变化 D.化石记录中的生物遗传信息变化
答案:D
解析:研究宏进化所依据的古生物学证据包括化石记录中的生物形态变化、地理分布变化以及数量变化等。然而,化石记录通常无法直接提供生物的遗传信息变化(如DNA序列),因为DNA在化石中很难保存下来。
3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 D.环境稳定性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重要因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环境稳定性并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相反,环境的变化往往为生物提供了进化的压力和机会,从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36.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哪个层面?
A.个体 B.种群
C.物种 D.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通过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差异,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推动生物进化。
37.以下哪项不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可能结果?
A.生殖隔离的产生 B.新物种的诞生
C.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的减少 D.种群间形态或生理特征的分化
答案:C
解析:物种形成过程中,生殖隔离的产生、新物种的诞生以及种群间形态或生理特征的分化都是可能的结果。然而,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并不是物种形成的必然结果,相反,物种形成往往伴随着遗传多样性的增加,因为新的基因型和表型会被引入新物种中。
38.宏进化研究中的“化石记录”主要提供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A.生物的遗传信息 B.生物的形态结构
C.生物的行为习性 D.生物的生理机能
答案:B
解析:化石记录是宏进化研究中的重要证据,它主要提供了生物的形态结构方面的信息,如生物的体型、骨骼结构、器官形态等。化石记录很难直接提供生物的遗传信息、行为习性或生理机能方面的详细信息。
39.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种群产生的短期效应?
A.种群基因频率的微小变化 B.某些个体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
C.种群内出现新的有利变异 D.新物种的形成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对生物种群产生的短期效应包括种群基因频率的微小变化、某些个体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以及种群内出现新的有利变异等。然而,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长期作用的结果,不属于短期效应。
40.在生物微进化过程中,遗传漂变的作用是什么?
A.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B.减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C.导致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增加 D.加速种群的适应性演化
答案:B
解析: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因素(如抽样误差)导致的种群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它会减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因为某些基因型可能会因随机因素而消失或变得非常稀有。
下载地址
同类推荐
第7篇试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第四版,ISBN:978-7-04-039631-7--章节练习题库
加入收藏第6篇试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第四版,ISBN:978-7-04-039631-7--章节练习题库
加入收藏第4篇试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第四版,ISBN:978-7-04-039631-7--章节练习题库
加入收藏第3篇试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第四版,ISBN:978-7-04-039631-7--章节练习题库
加入收藏第2篇试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第四版,ISBN:978-7-04-039631-7--章节练习题库
加入收藏第1篇试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第四版,ISBN:978-7-04-039631-7--章节练习题库
加入收藏绪论试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第四版,ISBN:978-7-04-039631-7--章节练习题库
加入收藏